李怀英听罢仿佛并不意外,重重地叹息道:“今日真是见识了天下奇闻——去京城报丧的人刚才回来了,说是得知庶人洵的死讯,很多人竟然说他是畏罪自尽。”
冯氏听得膛目结舌:“怎能颠倒是非黑白到这地步!”她更加不安地问丈夫:“现在怎么办呢?若是真给庶人洵定成畏罪自尽,他所谓的罪行必然要拿周围的人开刀。”
李怀英点头道:“已有一些人正陆续离开这里。”
“不然我们也走吧!”冯氏焦虑道:“素璃娘娘且不说啦。无论如何她是皇帝的媳妇,结交尽是显贵,总有三两个人搭救她。就算是迷雁那样的宫女,也有荣安公主做靠山。我们一介草民,被卷入这样的事情,可怎么好啊!”
“太安素氏在劫难逃,她还能依靠谁?”李怀英又再叹息,“这种时候,显贵不比草民容易啊!即便她出身贵族,眼下只是孤儿寡母。我们微薄之力在平时无足轻重,此时却有一点用处。怎能弃之不顾?”
冯氏张了张口,自知丈夫拿定主意就不与人商量。她从来是夫唱妇随,从此不在提逃走的话,照旧惴惴不安地在离宫总侍奉。
来投奔睿润的人,渐渐从宣城流散。有的立誓至京,慷慨陈说睿润冤屈。有的悄然消失。还有人与李怀英相处之后意气相投,来劝他道:“天下有道则仕,无道则隐。当今朝廷已成一言堂,你我不如归去山林,结庐授业广收门徒。待到风转水流时,我辈人才济济,还愁肺腑之言不能上达天听吗?”
李怀英反而笑道:“危急关头却说‘静待时机’,退居山林等侯纳贤,是自欺欺人以求虚名。我在宣城虽然无力施展惊天动地的举动,能为殿下遗孀幼子绵薄之力,不枉读书人学过‘仁义’二字。”
从此之后他不再高谈阔论,睿洵丧事期间哪怕是琐碎的活计,他也尽力相助。素璃原本不喜欢睿润颓废中交的朋友,知道了李怀英的言行,她也不禁感叹:“李先生值得一交。”话虽如此,能走入殿内与她合议大事的,仍然是伴她至此的贵妇们。李怀英与冯氏一次也没有得到她的垂询。
睿洵的头七一过,迷雁央求冯氏带她找到李怀英,委婉拜托道:“宣城远离京城,若无极为灵敏的人脉,难以得知京城风声。实不相瞒,昨日荣安公主府中应有人来探望奴婢,但至今未来。奴婢内心惶恐,可惜不能随意外出,斗胆劳动先生去京城一趟。”
冯氏宽慰道:“有许多人为娘娘打探消息,姐姐不妨宽心。”
迷雁不以为然,低声说:“唉,太安素氏被宰相纠治,自顾不及,哪里有精神来关照她?我估摸着,宰相付太子之后要借此案肃清异己,定用狠力。只怕我家公主也会受到牵连——我们干等在这里,无异于耳聩目盲。恳请先生X听京城消息,也好令我们心里有底。”她说着,拿出亲笔信,托李英投资道路荣安府上。
李怀英便整顿行装,当日就离开宣城入京。
行至半路,忽然遥遥看见草原上一队骠骑,飞也似的向宣城方向而去。这队人马衣着光鲜,坐骑精强,极快的速度中保持着队列整齐。李怀英远远张望,不知是吉是凶,忽见队伍中飘着一面旗帜。有旗帜便不是哪一户人家的X卫。但旗帜规格不同于禁卫与军队。李怀应犹疑之际,那一队人马早绝尘而去。
他想:也许该返回去,与宣城同福同祸,不枉费他抱洁至今。马首还未调转,又见更大队人马循着同样的方向飞驰。队伍中还是扬着那面旗帜。
李怀英稍稍放心,若是素璃与宣城贵族们获罪,皇帝命人捕他们入京直至赐他们自尽,只需一队人马奉旨降临,不必如此劳师动众。
他又想了想,还是策马向京城的方向而去。
马虽然是好马,但李怀英骑术欠佳。他黄昏投宿清晨早起,足足走了六天才到京城。
京城之中繁华依旧。李怀英无暇他顾,径直向荣安公主府上疾走。走着忽然听到有人叫他名字,左顾右盼,见喊他的人是东洛郡王素沉。
素沉与一名俊朗青年昂然骑马穿过集市。见果然是李怀英,他立刻跳下来,态度十分亲热地介绍道:“这是兰陵郡王。”李怀英向素飒行过礼,素飒淡淡地回一路,上下打量他。
李怀英遇见素沉未免有点尴尬,素沉却关切地说:“多日不见,听说先生去了宣城。我正担忧,想要托人打听先生的近况。”李怀英见他言语诚挚,不免放开心怀,道:“多谢郡王关心。怀英几次将郡王盛情视为无物,今日落拓,相见实在羞赧。”素沉笑道:“无论先生投向谁的门下,抱负志气不会改。我与先生所叫一的是才性、智识、意气,与门路有什么关系?”说罢他携着李怀英,随便挑了一处干净的馆子,要了一坛好酒。
素氏当中,李怀英最中心忍痛的便是素沉。明知他是皇后的长兄,仍然愿意与他来往。酒过三巡,良人的话题扯到宣城。
素沉说:“李兄在宣城,大约情偏素璃。实不相瞒,太安素氏行刺宰相,罪证确凿。然而庶人洵所受指控,十分可疑。皇后娘娘亦感悲恸,也曾邀请X位公主一同向圣上求情,请他名辩是非,不可冤枉亲子。”
李怀英喝了不少酒,胸中还清醒。尽管欣赏素沉,他皇后素盈却没有多少好感,心道:睿洵对她的威胁不在,她自然可以尽情扮演好人。
素沉又道:“可惜睿洵已死,所有指控都成一家之言,死无对证。”
第46章
恋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