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一万步说,就算爱兰自己想嫁人,省城的好男儿也多,随便拎几个出来不比村里的强?
别以为他不知道,村里多少人家打爱兰主意呢,他又不瞎!
“那去了省城,你不会不让我孙女回来看我吧?她第一次出远门,要不我跟着去看看?”
“你不会饿我孙女吧?她脸皮薄,饿了肯定也不好意思说。”
“你不会打骂我孙女吧,我可警告你……”
陈伯寒无语,“行行行,不会不会,赶紧收拾东西,过几天就出发。”
“你也去。”
秦桂花一愣,“我老太婆去干啥?”
陈伯寒看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秦艽,“你还没接到通知?”
秦艽眼睛一亮,想起中午刘干事给她打的电话——她的实习医院不在红星县,而是412厂卫生室。
虽然卫生室说出去不好听,但其实412是部委直管的国营大厂,厂医院的级别也比公社卫生院更高。
那里,曾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。
那里,有老贺正在等着她,他们将在那里开始全新的生活。
秦艽眼神坚定,“奶奶,收拾行李吧,咱们走。”
离开这个不够美好的地方,去冷河镇吧。
第25章来啦来啦!
说好要去冷河镇,陈老就先带着贺连生和秦爱兰过去,因为工作还等着他过去开展呢,秦艽几个则是先把五里屯的事情办完随后再去。
一大早,一辆军用吉普车准时来到五里屯村口,陈伯寒已经在车上等着,“小张开慢点,啊。”
“是领导!”一名气三十岁不到的驾驶员,中气十足的回答。
“贺同志的被褥不用买了,我家里有多余的,你拿去用就行,分配的房子就在家属区那边,我专门给你找了一套就在青松哥隔壁,你们以后来往也方便。”驾驶员热情地说。
贺连生只是点头,对于吃住他没什么要求,毕竟以前什么样的环境都待过。
“房子不大,现在条件有限,大家都一样。”即使是军队团级干部也跟厂里的技术员普通工人住一样的小房子,墙是土垒的,屋顶勉强盖了一层瓦,但因为412附近都是荒漠,没什么树木,椽子都是战士们从很远的几百公里外的地方运去的,十分珍贵,排列的比较稀疏,遇到强降雨天气经常会漏雨。
车子离开绿意盎然的红星县,往西北方向行驶,中途经过三个关卡哨所查验证件、检查车辆上下里外之后,能看见的绿色越来越少,直到最后放眼望去全是土黄色,一望无际的土黄。
虽然这个地方也属于省城的管辖范围,但土壤地形和气候条件却都天壤之别,车子行驶在风沙里,能明显感觉到车身的震颤,“这边天气就是这样,自然环境恶劣,我也是住了两个月才刚适应一点。”
几人有句没句的聊着,爱兰靠在车玻璃上睡了醒醒了睡,终于在天黑前来到一片空地。
贺连生吸了吸鼻子,感觉空气比刚才湿润不少,也能闻见一点青草和绿树的清新,看来这就是家属区。
所谓的家属区,其实也很简陋,就是几排“凸”字形的土房子整齐排列着,没有独门独院,大家共用门前的黄泥土地作院子,但不允许私自搭建围墙,很像他在部队时的营房。
只不过跟营房里的集体宿舍不一样,这里都是以户为单位,每户一所“凸”字房,除了位置有差别,外观简直一模一样。
这不,他这新来的跟已经在此工作三年的赵青松,分到的房子就是一模一样的,都是两间房,外面一间作客厅待客和吃饭,有十二三个平米,里头那间是卧室,只有十个平米,厨房则是各人在自家墙角用黄土垒一个小隔间,厂里规定不能超过六个平米,所以看上去基本家家户户都一样,要是记性不好的摸进别人家也有可能。
此时,家家户户的小格子间厨房里,正亮着昏黄的灯光,整个家属区飘荡着饭菜的香味。贺连生看着那间小小的房子,心里某个地方忽然软软的。
他记得,小秦同志说,她最近几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奶奶妹妹接到身边生活,不用她们再干农活,她渴望有个自己的家,即使只是两间小房子……
“小贺?”忽然,身后走来一个高大的男子,是赵青松。
这边营级干部不多,他们这一排营级干部的房子至今还空着好几套,前几天听刘宝珠说隔壁这套分下去了,他也没问分给谁,没想到居然是自家“好兄弟”,现在这心情更微妙了。
小贺能文能武,长得又好,还有陈老这棵大树,他赵青松呢?每一次晋升都是靠自己真刀真枪拼出来的,他感觉自己跟小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。
“青松哥。”见到熟人,贺连生也有点欢喜。
“走,进屋坐,今晚就在我家住,明儿再慢慢置办你那边。”赵青松一把搂住他肩膀,“宝珠给炸一盘花生,我跟小贺要好好喝几杯。”
又从兜里掏出两块钱,“海洋,去小卖部给爸买两瓶老白干。”
贺连生还没看清孩子长啥样,那五六岁的小男孩就拿着钱跑得没影儿了,他的视线落屋里,跟自己那边一样大的客厅里,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几个板凳,墙上贴着一张伟人画像,还挂着一个日历,一个挂钟,窗边则是一块黄色小碎花的窗帘,东西虽不多,却很干净也很温馨。
“别干站着,坐吧,咱们这边条件艰苦,只能先将就几年,上面领导承诺了,等以后条件好起来要给咱们盖独门独院的砖瓦房,日子可有盼头咯。”
贺连生点点头,正好刘宝珠系着围裙进屋来拿花生米,“哎呀小贺来了真好,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啦!”
“青松也有喝酒的伴儿啦!”
贺连生客气的叫了声“嫂子”,也不知道该接什么话。
赵青松当着他的面把鞋子一脱,直接光脚板踩在水泥地板上,“这边昼夜温差大,白天烤火似的,夜里又凉……”
在他的介绍中,贺连生知道,这个地方叫冷河镇,说镇子其实小了,应该跟县城差不多。这里在民国时期设镇,只有零零散散七八十户人家,后来很多胶东豫南皖北的逃荒过来,逐渐聚集起人气,才慢慢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镇子,解放后因为垦荒移民和军工厂、兵团、农场的设立,逐渐发展壮大,“虽说是镇,但规模丝毫不亚于我老家红星县城。”
赵青松很是自豪地说,“你别看咱们家属区不在镇中心,但去镇上也很方便,以咱们当兵的脚程十分钟就到了。”当然,里头要出去不难,但外头要进来却不简单,各种关卡检查登记,没有正当事由基本都不会放闲杂人等进来。
说着,他的视线落到贺连生左腿上,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若有似无的叹息一声。
*
贺连生在冷河镇的生活暂且不提,秦艽一家也正在紧锣密鼓计划搬家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