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春入旧年 作者:老胡十八
分卷阅读106
江春入旧年 作者:老胡十八
分卷阅读106
江春入旧年 作者:老胡十八
分卷阅读106
而苦杏仁偏于苦泻,多用于喘咳实证。
药物功效是了如指掌的,只外形上却是区分不开的,“识病不识药”就是现代科班教育出身的中医师的弊端了。当初大学课时安排除了些必修的思想政治、英语课之外,本就被大打折扣的专业课课时还得一分为二,一半中医,一半西医,真正能花在中医上的时间不多,待毕业工作了这样的窘境只会愈发明显。
最简单的例子,有女病人两月未来月|经了,江春还未来得及给她号脉呢,病人就主动要求给她开黄|体|酮……她只能在心内默默吐槽一句:你是来看中医还是西医的啊?
边想边望着臼里的杏仁,凭肉|眼她自是区分不出苦甜的。不过……灵机一动,她四处望了一眼,见无人注意这边,方悄悄用手捻起小小一撮碎末,放舌尖上尝尝,虽无甚明显甜味,但绝对不苦,估计就是甜杏仁了罢。
因为杏仁内含有丰富的易挥发油脂,为防止“走油”,所以虽然杏子是端午就开始成熟了,但高原地带有“春燥”的气候特点,倒是不利于杏仁的保存,故多选在雨水较多、空气湿|润的六七月份来去皮去壳。舂碎了还得装进药缸里加盖保存,全年防潮、防虫、防走油变色。
当然,不止杏仁炮制起来要费些功夫,就连简单常用的酸枣仁亦是颇费周折的。后世常用酸枣仁治疗失眠多梦、心悸不安等病证,但药房里买到的多是生枣仁,病人拿回家还得自己炒熟。亦有事先炒熟了的,不过也就是放锅内干烘炒至焦黄香脆而已。
这时代的炒酸枣仁是个技术活,首先得用正宗猪心血作辅料,方可引药入心。血不可多不可少,多了入药有血腥味,少了则养心安神作用不佳,老所长说的最佳比例是每斤枣仁用二两猪心血。先用血将枣仁浸泡润透三个时辰,搅拌均匀后再放入锅内烘焙炒干,待气味焦香方可,盛出冷却后还需用铁箱保存。
与这般精致仔细的处理比起来,后世的炮制工艺就差远了,也不怪药效是比不上古代了……江春不得不佩服。
古人不止用料精细、还做工细致,根据不同的功效,对火候、烘炒时间要求也不同。像以前炒过的谷麦芽,教科书上只有“健胃消食”的功效,但至于是“健胃”还是“消食”,却又未细说。
须知健胃与消食是有差别的,“健胃”针对的是脾胃虚弱不足之证,不一定会有积食之证,还伴有纳差食少便溏等表现;而“消食”则是针对食积之证,脾胃却又不一定虚。
跟着老所长,江春方学到了炒谷麦芽的窍门,就是若为健胃,当炒至焦黄为度;若为消食,又当炒至炸裂焦褐色为度……
凡此种种,皆是她在二十一世纪未学过的知识,她像一个沙漠里行走多时的旅人,贪婪地牛饮着好容易得来的一湾清泉。
老所长看她这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,自然是愈发满意了,不忘笑眯了眼睛鼓励她,不管作甚总喜带上她在一旁。
二人虽未正式拜师收徒,但明眼人都可看得出来他们这种“不是师徒却胜似师徒”的关系了。
就连胡沁雪也颇为羡慕地道:“春妹妹你真厉害,谭所长以前在京中可是修治界的泰斗了呢,我阿爹见着了都要尊他声‘谭师傅’……多少人想跟着他学均被他拒之门外哩,以后你学会了可得好好教教我……”
原来这所长姓谭,名文寿,是京里有名的修治师傅,上承雷公之术,下启熟药之技,上至太医局、熟药所,下至各民间药铺,皆知其名头。且他不止修治药材有一手,怕是在辨验之术上也是名高手的……江春能有幸得他言传身教,真是莫大的福气了。
对胡沁雪的打趣,江春自是满口应了。
内心却是分外明白的,其实对于胡沁雪与徐绍这般世医之家出身的子弟,从小耳濡目染,这些炮制基本功是早就掌握了的。别人学《三字经》,他们学的是《医学三字经》;别人学《声律启蒙》,他们学的就是《药性赋》了,至于中医经典那早就烂熟于胸了……自己没有家学渊源,没有亲长言传身教,没有这般扎实的基本功,在传统的中医素养上差他们的地方实在太多,若不努力,终其一生恐怕也是拍马不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