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小说网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分卷阅读62(2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“大块严重烧伤,心肺呛入浓烟,”提起陛下,娘娘的眉宇含愁,“虽尚需时日才可断出伤情好坏,但好在性命无忧。”

诸臣再问,娘娘一律以陛下重伤挡回。

几番真假之下,诸臣被娘娘堵得回不了嘴。于是,借由陛下严重烧伤昏迷未醒为名,皇后娘娘宣布自此开始垂帘听政。下首新晋诸臣全由她提拔而来,自然无一反对。而埋头苦干的肱骨之臣对女人干政虽有微词,但陛下如今昏睡不醒。

形势所迫,只能不得已为之。

娘娘满意一笑。如此看来,金銮殿的那场大火,烧得十分到位。

万事有一便有二。

第一次的反对不曾抗争到底,那么第二次,就再难义正言辞。第二日,诸位臣子再见到尤皇后端坐于高台之上的身影,都不曾开口,连最有资历的李太傅也只是皱了眉。

第三次,第四次之后,情形便好了太多。

之后,皇后垂帘听政,似乎顺理成章了。

新手上路,一切都顺利的不可思议。

太顺利了,尤悠心里隐隐在打鼓。她确实一把大火烧了很多,但金銮殿统统那么大,除却参杂其中的宫人侍者御林军,重臣不过三十来个人而已。风波就这么结束了?

若是这些人均是各自家族的顶梁柱,大乾官宦世家那么多,也不至于一下就能完全扑灭了京城贵族的气焰?

繁盛了百年的贵族,不说本身扎根颇深,私底下结姻亲互相抱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。势力早已成长为盘根错节的大树了!那些重臣,最多不过贵族大树上冒尖的那一簇,怎么可能一场大火就倒掉?

一点水花不出,太奇怪了!

皇后娘娘心里不安,面上依旧有条不紊地每日早朝,朝后处理政务。

摄政王薨逝之后,各地奏章由摄政王府转呈御书房。

每日堆叠成山,任娘娘的速度再快,十日之后,也觉得吃力了。如此,皇后娘娘每日早朝之后,便会有计划地留下一些有实干能力的大臣,一起共理协商。

渐渐的,一起共事过的大臣们发觉,皇后娘娘的手段稍显稚嫩,但胜在政论足够新奇。实施之后的成功,更令人信服。

一个月后,陛下的身体依旧不减转圜,他们也适应了万事有皇后论断。

……

夏荣把持朝政多年,留下的沉珂不少,却也做了不少实事。

尤悠翻着明德(万俟左的年号)十几年的各项诏令,默默感慨:光推行‘推恩令’与‘均田制’两项,便值得赞赏了。

明光四年(先帝在位时期),北戎首领激进,常年南下骚扰大乾边境。明光帝不忍北边常年骚乱,怒起迎战。

战争一起,百姓流离失所。

近二十年来战争无数,北部地区民不聊生。为了保命,众多百姓离开故土,拖家带口地迁徙别处。如此,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搁置荒芜。如今终于将北戎打怕了,退回城桓以北,这‘均田制’提出的正是时候。另外,‘推恩令’这项,不管他的初衷是什么,但不否认这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有效利器。如今已实施了五年,效果初见,今后的前景不言而喻。

至于个别偏远地区,这两项诏令推行过程中有不尽如意的地方,那是下系官员们为谋私利而故意扭曲,暂且不提。

皇后娘娘思索了三天,朱砂笔又添了一段,注明南北两地应异地而两制:北方地区战乱,荒田较多,继续实施‘均田制’;南边安稳,豪绅众多易发生豪强土地吞并,不适应‘均田制’了,改推行‘摊丁入亩’。

注好后,留明日早朝再议。

拉拉杂杂一堆事情处理完,她伸了个懒腰,旁边无声无息研磨的杜文海手一顿。他盯着眼前正揉肩的皇后

分卷阅读62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