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他们这儿更爱吃各种面食,红薯粉条的价格和精磨面差不多,大伙儿更愿意买面粉而不是红薯粉条。
田翠娘打听过,县城里红薯粉条的价格也有变动,高的时候十三四文,差的时候十一二文。
她本来想花十一文收粉条,但想了想,最后还是定在了十文。他们家的肉汤面加二两面或粉条,一斤就能做五碗面,多个二十文,如果用十文钱收一斤红薯粉,利润近半,这生意还可以做。
八九斤红薯能出一斤左右的红薯粉,红薯粉制作成红薯粉条基本不会少太多斤两,粮铺来乡下收红薯的时候,很少要新鲜的红薯,偶尔要收,一石红薯能卖出七八十文就不错了,总的来说,受累将红薯做出红薯粉,大家都有的赚。
“你真要花钱买?”
王大妹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弟妹。
十文钱一斤红薯粉条,说实话她心动了。
自己做了红薯粉条县城的粮铺不见得会收,而且怎么把粮食运到县城,也是个大问题,今年收了近万斤,加上地窖里没吃完的春薯,留够自家吃的,起码还能做大几百斤红薯粉条,起码能挣好几两呢,这对农户来说,绝对不是什么小数字。
看来老二家的肉汤生意确实不错。
王大妹心动又犹豫,她不相信这个妯娌的人品。
“你要是真想要买红薯粉条,那你先给钱,给多少,我做多少。”
家里的牛要下地干活,磨粉浆她可以租驴,剩下的活儿虽然苦,但她和几个儿媳妇也能胜任,这等于是给家里多了一个进项。
“成!”
这下换田翠娘苦了一张脸。
她在心里感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居然如此浅薄,非得让她先交钱再交货不可。
房间里,宋德贵和大哥也说起了今天的生意。
在宋德贵的口中,他们家的肉汤用料扎实,秘方是他儿子从古籍上看来的,光是买肉买各种配料就花了不少银子,虽然生意好,但挣得并不多,属于薄利多销。
“五十文!”
宋富贵都震惊了,宋大牛他们兄弟农闲去帮工,一天也就十几文,有时候帮人扛大包,累死累活大半天,才有可能挣到二十文。
现在宋德贵一家的买卖,赶得上三个壮劳力了,怪不得都说做生意来钱快。
宋富贵也不嫉妒弟弟,反而由衷为弟弟一家找到赚钱的门路而高兴着。
聊着聊着,宋德贵也和大哥聊到了红薯粉条的事情。
“这么好的买卖你愿意交给你大嫂,她有什么不愿意的。”
自己弟弟的生意需要用到红薯粉条,宋富贵当然愿意帮忙,只不过他心里也明白,这不像其他时候帮衬着做点事,红薯谁家出?总共要多少粉条?即便他这个亲大哥愿意无私奉献,这一次,老伴孩子也不会由着他来。
所以当宋德贵主动提出要用九文钱一斤收粉条的时候,宋富贵觉得特别高兴。
高兴弟弟长大了,考虑事情周全了,也高兴弟弟出息了不忘他这个哥哥,在宋富贵看来,九文钱一斤的红薯粉条那也是他家挣了,毕竟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。
乡下农户挣钱的路子太少,除了农闲时去当力工,也就地里的产出能换点银子回来,但这种原始产出的粮食蔬果价格低廉,远不及经过数道工序的红薯粉条挣钱。
至于其中花费的力气和时间,这对乡下人来说,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。
宋富贵了解完自己担心的事情后就准备离开了,地里还有一堆活儿等着他去干呢,他又没到养老的年纪,不至于在家当甩手掌柜。
正好,王大妹也帮忙洗完了那一副猪下水。“大伯,大伯母,今晚叫上大牛哥他们来家里吃饭吧,正好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。”
宋辰主动开口邀请。
“成啊!”
老爷子高兴坏了,他已经从弟弟口中知道这肉汤的方子是侄子的本事,一想到侄子虽然念书不行,但好歹靠着念书为家里找到了一条挣钱的方子,以后他总算可以对弟弟一家放心了,他就由衷的高兴。
王大妹也很给面子的应下,心里却嘀咕着,请人上门吃饭,总不至于只吃那副猪下水吧。
回家的路上,老两口商量起了红薯粉条的事。
“九文钱!弟妹明明说十文钱收呢。”
王大妹的声音突然间拔高了,引得周围人的侧目。
什么十文九文一斤,宋老二家问宋老大买什么东西,居然用这么高的价格。
似乎也是怕别人听见和自己抢生意,王大妹压低声音,拉着老头就往家赶。
那对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商量,都出了一个自己心里认为合适的价格,以至于现在,口供对不上了。
“你这弟弟对你可真大方。”
王大妹看着苦瓜脸的老伴,多年的郁气散了一半。
万万没想到,田翠娘居然有良心,现在王大妹心里对十文钱一斤的价格满意的不得了。
“你懂什么,老二那是没把我当外人。”
宋富贵嘴硬回怼,只有跟外人买东西,才需要高价,再说了,九文钱也不低啊。
“呵呵呵。”
王大妹但笑不语,回家的脚步都轻快了,这十文钱的买卖,她做定了。